据《南方日报》12月19日消息:自2004年内地与港澳特区政府《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实施以来,南粤各地积极推动合作成果,共享改革红利,为推动粤港澳互利共赢增添了巨大动能。
其中,多个重点合作平台发挥了极强的龙头带动作用。它们充分利用CEPA框架下粤港澳服务业合作先行先试的优势,不仅成为粤港澳合作的主力军和承接各类重点项目的主要载体,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更是粤港澳合作的探路者,积极探索不同领域的创新合作。
近年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平台所起的带头作用自不必说,而佛山、东莞等重点示范市的努力也同样可圈可点。各地的创新实践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粤港澳三地携手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美好图景。
三大平台龙头引领
广州南沙
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基本成形
2012年以来,广州市积极按照省《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规划纲要(2012—2014年)》、《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要求,围绕实现对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切实抓好南沙新区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据了解,今年1—10月南沙新区共引进港澳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9.3亿美元,粤港澳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生物制药、港航物流、教育培训、城市综合体等多个投资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
总部经济耀眼 商业服务合作备受推崇
香港新地、珠江船务,一个个闻名遐迩的投资性公司都在南沙新区落户,而珠江电力燃料、天创时尚鞋业、方兴地产、中石化新海能源等4家企业更将区域销售与运营总部项目放在了这里。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加快,南沙的资本吸附力也在不断增强。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积极商谈引进凤凰卫视华南总部、香港嘉华集团华南总部、华勤通用航空华南总部等一大批总部项目,力争在核心湾区打造起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集聚区。
如今,南沙新区已日渐成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南沙新区目前正积极引进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和金融重点项目,积极引导港澳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知名创投机构集聚,完善投融资发展体系,目前已引进了广东粤合、和泰国际等5家港资融资租赁企业,总注册资本达到4.68亿美元。
借力转型 带动大珠三角产业升级
在积极推动粤港澳服务业合作的同时,南沙新区也在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从而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双向拉动。目前,新区方面正在积极发挥港澳的资金及技术优势,依托珠三角制造业发展基础,推进与港澳在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方面的项目投资合作,进一步拓展港澳的产业发展空间。
据介绍,南沙新区方面当前已集聚互太纺织、晶科电子等港澳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家,2014年1—10月,共完成工业产值约575.5亿元,同比增长14.26%。而在科技创新方面,新区围绕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在粤港澳科技合作方面先行一步,共同构筑起了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和港澳重大科技成果在南沙新区产业化,打造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
除此之外,南沙新区还成为了全国首个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实验区。广外—兰卡斯特大学项目、广州修士倍励国际实验学校项目等一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书,而澳门旅游学院也与南沙区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书》,并与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合作计划书,正式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认可培训合作。南沙新区整体教育国际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为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圳前海
借力服务贸易自由化 金融开放程度领先全国
相比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更加重视金融产业的全方位打造,各方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着前海的金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开放程度也逐步领先全国。
多领域合作试水 前海金融开放不断推进
“粤港澳各方在这里的金融合作是全方位的,很多新举措的试水领先全国。”有关部门介绍道,在股权投资领域,证监会已会同商务部通过CEPA补充协议,降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证券市场的门槛,支持在前海设立港资控股的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与此同时,证监会还明确支持前海金融控股公司与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在前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与恒生银行在前海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也制定了《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暂行办法》及操作规程,在前海率先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这一系列的先行先试举措都为两地的资本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消费金融领域,根据CEPA的相关安排,合格的港澳金融机构已可在广东(含深圳)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率先试水的也同样是深圳前海。“目前,银监会已批复同意招行旗下全资子公司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联合发起设立‘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待香港金管局出具对永隆银行的监管意见函后即可办理。”有关部门介绍道,该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双方各出资10亿元,是国内第一家在CEPA框架下申请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
前海湾保税港区升级打造深港合作自由贸易园
与此同时,前海在保税港区的转型升级方面也在谋篇布局。
据悉,深圳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前海建设成为首个香港企业集聚基地。在前海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及其首批会员企业(58家企业)即将落户前海企业公馆,打造香港金银业贸易场贵金属交易及物流验证中心。该中心是前海第一个吸引香港本土企业集群入驻的深港合作项目,对吸引港企特别是中小企业进驻前海发展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依托中国国内在黄金及其他贵金属领域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在金银业领域成熟的国际运作经验,未来前海金银业贸易场贵金属交易中心有可能建设成为拥有全球话语权、定价权的贵金属交易平台。
此外,前海港深航运服务平台也在积极搭建当中。2014年9月初,国内首家香港外资海员外派机构落户前海,正式打通了我国内地船员输出香港的直接通道,前海将成为内地海员输港重要基地。而在今年6月,前海就成立了深圳首家海员服务协会,成为了全国海事系统事权清单转移试验田,积极探索船员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前海管理局还积极联合深圳国际仲裁院多次赴香港学习海事仲裁先进经验,推动第一家海事法律服务机构前海海事仲裁中心的挂牌,为将来港深两地的航运服务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珠海横琴
推动两地服务业要素自由流动
自2012年以来,珠海市积极按照广东省关于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先行先试。而这一进程也与横琴新区的开发相辅相成,这一创新平台成为了珠海重点推动与港澳两地在金融商贸、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方面合作的重要基石。
用足CEPA政策 降低港澳服务业进入门槛
“我们特别重视与港澳特区政府、政策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沟通,千方百计地利用CEPA途径,全力推动服务业对港澳的扩大开放,降低港澳服务提供者进入门槛。”横琴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CEPA补充协议9的签署,横琴成为内地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程度最大的区域,最引人关注的是,这其中明确提出了在横琴新区先行先试的4条政策,“香港服务提供者可以提供跨境数据库服务,可以设立印刷合资企业,可以试点设立独资娱乐场所,甚至可以设立独资国际学校,其招生范围可扩大至在横琴工作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的子女。这些都是我们在粤港贸易自由化合作过程中的政策优势。”
有关部门还表示,与澳门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9,更是将在横琴新区开设银行分行或法人机构的澳门地区银行年末资产要求降至40亿美元,横琴新区成为CEPA降低银行准入门槛的唯一地区。这令澳门电子金融产业贸易促进会、澳门国际银行等相继进驻横琴,为当地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推进通关便利 促服务业要素自由流动
12月18日零时起,珠海与澳门之间的拱北口岸、横琴口岸和跨境工业区口岸实行新的通关安排,拱北口岸开闭关时间分别提前和延后各1个小时,横琴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珠澳跨境工业区口岸于0时—7时临时向社会开放。有媒体评价说,这将推动两地服务业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开启粤港澳合作新局面。
横琴管委会方面表示,除此之外,横琴积极推进澳门单牌车进出横琴管理办法制定;为做好交通设施与澳门的对接,两地还启动了广珠城轨延长线拱北至横琴段的建设,将在横琴口岸与澳门轻轨无缝对接,而横琴口岸改扩建工程也已启动。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提升,珠海方面特别是横琴新区还在极力争取特殊政策,营造更加宽松的港澳投资沃土。新区方面目前已推动出台了包含众多港澳优势服务业的《横琴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目录涵盖了共计200条产业条目,包括了高档宾馆、写字楼,离岸业务服务,电影院线建设,旅游节庆文化等创新条款。
与此同时,新区方面还推动出台了《横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为港澳门企业进入横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垂范地市开拓新局
佛山市
合作全面开花 特色领域屡上台阶
为推动佛港澳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率先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CEPA示范市的要求,佛山市很早就建立了佛山市港澳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和积极性,大力地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由自化行动计划的实施,在佛港澳合作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效。
合作全面开花 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相比于其他地区,佛山市业态发展全面,产业基础雄厚,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领域的合作也显得尤为全面。”佛山市港澳事务局表示,该市在推进粤港澳合作方面可谓全面开花。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佛山市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打开,各区域纷纷引进香港银行设点布局,继2012年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在顺德,及汇丰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在禅城分别设立了支行后,大新银行佛山支行、汇丰银行三水支行也已正式开业。与此同时,佛山市德盛弘达模具塑料有限公司、集成金融控股和东鹏控股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也实现了在香港联交所的成功上市,两地资本联动越发频繁。截至目前,佛山在香港上市的H股或A+H股公司数量已达到12家。
在环保领域交流合作方面,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香港特区环境保护署合作,在佛山积极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与计划的执行机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广州办事处建立了定期联络机制,截至目前,佛山市共实施清洁生产伙伴计划的实地评估项目37个,示范项目12个,核证成效项目27个,有19家企业获得“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除此之外,佛山市还在旅游业、教育人才、社会服务等领域与港澳两地展开了积极合作。
聚焦重大项目 推进特色领域上台阶
在全面布点的同时,佛山市也注意重点突破,力求在特色领域进一步打开合作新局面。
据介绍,佛山市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南海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广东工业设计城等项目都成为了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的重点合作平台和重点项目,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点支持下,进展顺利。
为了推动重点项目顺利进行,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示范作用,佛山市主动介入、稳步推进重点项目主管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例如,2013年,该市南海区政府就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的扶持办法》、《佛山市南海区粤港合作“创享蓝海”孵化器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细则。目前,这些政策的效果已日益显现,该区目前已吸引了200多家金融及服务外包企业进驻,总投资额逾500亿元,吸纳了12000多名金融人才就业,辐射亚太的现代金融产业后院基地已雏形初显,对粤港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为加快推动南海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建设,南海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启动了首期合作项目——“创享蓝海”粤港联合孵化器项目。自2012年底投入运营以来,该项目已完成三批申报项目的入孵评审,现共有在孵企业22家,其中7家来自香港科技园公司,目前正启动第四批项目申报。
除此之外,该市大力建设的广东工业设计城也初具规模。自2009年建设之初,设计城项目就将粤港澳合作作为设计城发展的任务之一,极力促进粤港澳设计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建设粤港设计走廊。目前共有四家港资设计公司进驻,吸引近20名香港设计师入驻办公。截至目前,设计城的人员培训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已完成85%,“粤港澳设计走廊”初显雏形。
东莞市
新老平台协同发力 积极谋求合作新局
为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东莞市围绕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建设,与港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沟通,共同深化莞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加快孵化产业对接平台。以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为重要窗口,邀请港澳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机构来莞参展,引导三地业界通过展会进行了深度的对接交流。
与此同时,该市还围绕东莞香港专业服务示范点项目成功建立了CEPA绿色通道,打造了东莞市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并在金融、医疗、法律、教育、旅游等服务贸易合作领域不断开创互利共赢的全新局面。
重点打造优势平台 不断放大合作效应
“我们依托这一重大合作平台,引进了大量港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生产、销售、服务等要素,从而实现了莞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化。”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表示,通过完善园区动漫衍生品展示销售服务等硬件平台的载体功能,该园区正在争取向省一级部门申请赋予园区在广播、电视、电影经营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大园区的集聚效应。
目前园区已成功打造了生产力大厦、国际金融创新园、创意谷和创研尚设计研发中心、国际创意设计城、中科创新广场等5个文化创意合作载体,极大提升了松山湖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以自身产业为基础,园区还承办了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简称漫博会),共吸引461家国内外企业参展,现场成交总金额68.4亿元,入场参观和直接参与的观众超过123万人次。
而该市强力打造的CEPA绿色办事通道建设工作也推进顺利。“由港澳事务局牵头,我们先后走访了工商局、商务局办等部门,于2013年底率先在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分厅成功建立首个CEPA绿色办事通道。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审批程序,提升了审批效率,更降低了港澳投资者营商成本,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力扶持了港澳企业发展。”东莞市港澳事务局方面介绍,截至2014年11月,该市累计登记港澳居民个体户744户,涉及资金数额4331.18万元,其中香港居民个体户728户,涉及资金数额4276.48万元。港澳个体工商户总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积极拓展合作空间 打造新兴增长极
已有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而新的合作平台也在快速搭建当中。东莞市有关部门表示,正积极推进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成为莞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崭新平台。“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已上升为省级战略,我市正致力于在水乡地区全力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特色区域,大力引进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水乡地区建设规划,重点在环境治理与保护、金融、医疗、教育、电子商务等方面与港澳地区展开多层次的合作。”
港澳事务局方面表示,目前已邀请了香港驻粤办赴水乡进行实地考察,并同时邀请了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来莞与市经信局等单位进行座谈,探讨如何利用水乡地区发展机遇,深化两地在IT业等方面的合作,积极为水乡地区的统筹发展建言献策,争取优质项目落地水乡经济区,进而让水乡地区成为吸引港澳专业服务机构进驻的“特区”。
除此之外,东莞市还在积极规划,将长安新区发展为未来加强莞港澳合作的重点区域。引导长安新区承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这两大粤港澳合作重点平台的产业辐射,用好国家和省有关推动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先试政策,发挥政策效应,争取与港澳地区共同开发合作项目并落地新区,将长安新区建设成为以海洋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