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12月19日消息: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是当前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领域,其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指标。CEPA在广东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签订,对于粤港澳三方来说均是重大利好,把粤港澳三地的紧密合作上升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高度。粤港澳如何看待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和前景?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的政府官员。
招玉芳出席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关协议签署仪式
粤将开放服务业门类153个
18日,国家商务部代表中央政府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订了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的分别见证下,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分别在两份协议上签字。副省长招玉芳应邀赴香港、澳门出席了两份协议签署仪式并对媒体发表讲话。
招玉芳全面回顾了自2011年李克强提出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目标以来,广东扎实推进对港澳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两份协议的签署是粤港澳合作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喜事,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深化粤港澳服务贸易合作、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招玉芳指出,这两份新协议按照“一国两制”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港澳服务贸易开放合作,使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门类提高到153个,开放率达95.6%,为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打开了新空间。
招玉芳表示,广东将在商务部的指导、支持下,制定配套措施、深化制度改革、加强工作培训、广泛宣传动员,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一道,全力把协议内容落实到位,继续拓展开放领域、对接规则标准、提升合作水平,持续不断地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向前发展,为明年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新路、积累经验、作出示范,为两地民众和工商业界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访港期间,招玉芳还赴广东省驻香港经贸代表处调研,指导其尽快开展实质运作,并拜访了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就深化粤港“一程多站”联游线路推介和邮轮、游艇合作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务实探讨。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为港服务业创造新机遇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18日的协议签署仪式上表示,此次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签署,是CEPA签署十年后的一个里程碑,双方为了达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踏出重要的一大步。此次协议采用了“先行先试”的概念,用崭新的模式,在广东省率先深度开放多个服务领域。在协议的磋商过程中,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央政府在“一国两制”下为了积极支持香港的长远经济发展以及商务部、港澳办、广东省和各内地部委为了推进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功所作出的努力。
曾俊华认为,此次签署的协议,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有突破。以往CEPA和不同的补充协议都是以正面清单的形式,列出开放范畴和措施。这次协议在广东对香港服务提供者在不同的商业领域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列出不包括在内的项目。就是说,除了清单上列出的例外措施,香港服务提供者都得以享受国民待遇。至于跨境服务,以及电信和文化服务,则继续沿用正面清单形式表述。
“我们欢迎内地以高透明度和进取的开放表述模式,对香港服务业实施国民待遇和其他的开放措施,我深信这项措施会为内地对香港开放市场带来突破性的发展,为香港服务业创造崭新的机遇,也为内地深化改革开放启发了促进的作用。”曾俊华表示,协议在各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越了广东以往的“先行先试”措施,有助港商在广泛的服务领域开发广东市场,并深化粤港两地服务贸易合作,提升两地服务业的竞争力。
■新闻观察
多层面多维度提升合作水平
此次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签署,以负面清单形式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再一次引起了外界对粤港澳深度合作的关注。
就在不久前的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贸园区。
那么,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于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又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自贸园区是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港澳开放。考虑到WTO非歧视性规则,鉴于港澳均为单独关税区,广东自贸园区所有单独对港澳扩大开放或单独惠及港澳的政策措施,都在CEPA的框架下实施,这样才不违反WTO规则。另一方面,广东自贸园区或更侧重于解决CEPA落地过程中所碰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即解决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大门开、小门不开”等问题,通过制定落实CEPA的细则,清理准入后的政策障碍和隐形壁垒,创新自贸园区体制机制,推进粤港澳服务标准和规则对接,推动人员、资金、信息等服务要素便捷流动等系列举措,切实解决CEPA落地问题。
可以说,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也是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过程;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仍面临的瓶颈和障碍,可以在自贸园区内率先改革,取得试点经验后再推广。两者紧密相连,互为促进。
事实上,不管是广东自贸园区建设,还是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都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多层面、多维度提升三地的合作水平,形成三地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将会使港澳地区的服务投资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开拓国内市场,有效拓展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有利于其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做大珠三角地区贸易总量,带动香港贸易量的增长,促进香港离岸贸易发展;产生大量专业航运服务需求,有利于香港调整航运资源配置,走高端航运发展的道路,与珠三角其他港口形成优势互补。
同时,有利于广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利于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有利于澳门企业和产品进军内地,也方便内地企业和人员进入澳门,为澳门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新闻链接
港澳是粤服务业主要外资来源地
广东历来是内地与港澳合作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的先行者。CEPA及先行先试政策的实施,有力消除了粤港澳三地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加速了三地资本、货物、信息、人员等要素的便捷流动,深化了三地经贸关系,拓宽了三地合作领域,实现了三地互利共赢。
目前,港澳是广东最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和服务业主要外资来源地。2004年,港澳投资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比重仅为22.20%,2013年,港澳投资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20.48%,比重达50.34%。合作领域已从传统的房地产、商业、餐饮、交通运输业拓宽到金融、医疗、教育、信息、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2004年至今,广东累计新批港、澳资服务业项目26116个,合同外资901.5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497.11亿美元,分别占我省服务业吸收外资的73.74%、76.64%、68.05%。港商投资的百佳超市、万宁连锁店、屈臣氏、7-11、OK便利店、眼镜88等遍布广东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