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东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从四方面解读协议签订带来的利好: 打造亚太地区最开放营商环境
1 协议和民众有何关系?
服务领域实现人财物自由流动
南方日报:粤港澳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三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对很多民众来说可能不太了解,能否具体解读一下?
廖京山: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在服务领域推动三地打破境内、境外的分割,促进服务和与服务有关的人、资本、货物、信息等要素自由地流动,这是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将来推动粤港澳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一个主攻方向。
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是当前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领域,其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指标。香港、澳门是祖国内地重要的贸易伙伴。2011年8月,李克强在香港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经国务院批准,该项措施同样适用于澳门。这是推动内地和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的重大举措,把内地与港澳的紧密合作上升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高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广东在这当中有条件、有义务、有责任先行先试。
广东和港澳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很好的基础,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对港澳开放开始的,港澳因素始终是广东坚持和扩大开放最重要的因素。最早和港澳的合作主要是“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现在要推动粤港澳合作上新台阶,不能局限在加工贸易,特别是在CEPA提出之后,我们有很好的机遇将粤港澳合作提升到服务领域,而服务领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要真正实现粤港澳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
2 协议对全国有何价值?
有利于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南方日报: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于粤港澳三地乃至全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廖京山:首先,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随着2007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转移后,已经把服务输出作为解决贸易赤字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粤港澳经济合作在货物贸易实现自由化后,今后的重点无疑将落在服务贸易领域。深入实施CEPA及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率先向港澳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有利于大珠三角地区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联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开放、最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这是推动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其次,这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确保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港澳产业结构在完成了制造业转移以后,服务业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超过90%。但近年来产业升级趋缓,发展空间受限,竞争优势减弱。香港要维护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澳门要解决博彩业一业独大弊端,并推动产业发展适度多元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广东是港澳重要经济腹地,是港澳进入内地的桥梁,广东率先对港澳开放服务市场,使港澳服务业与广东的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广东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必将大大拓宽港澳服务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全面提升港澳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充分利用港澳服务业发达优势、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向港澳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率先实现三地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发挥港澳服务业示范、引导、放大效应,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与港澳优势互补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开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就是服务业开放。在中美投资协议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展开谈判的背景下,在广东率先对港澳先行先试“非禁即开”的模式进行投资准入体制改革,并结合实际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我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宝贵经验。
3 港澳企业是什么态度?
超七成打算拓展在粤业务
南方日报: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廖京山:省委、省政府对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亲自指导、推动,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我省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要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时间节点等。8月7日,省政府召开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专题督导会议,对省有关单位落实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规划纲要》及《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制定整体工作方案,逐条落实《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汇报,做好先行先试“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工作沟通,广泛听取港澳业界诉求。深化三大配套改革,做好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准备工作。
今年6月和7月,招玉芳副省长率队分别在香港、澳门召开了3场服务贸易自由化座谈会,邀请港澳业界就服务贸易自由化发表意见建议,并指派各相关厅局分头负责跟进落实具体开放事项。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港澳业界的诉求,在调查的623家港澳资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表示在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后会“加大在广东的投资或拓展在广东的业务”,普遍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寄予厚望。
4 广东接下来干什么?
管理体系转向“后续监管”
南方日报:新的协议刚刚签署。下一步我们有什么工作计划?
廖京山: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制定与健全配套政策措施。将根据协议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实际情况,推动制定实施工作方案,配合国家有关部委清理和调整有关法律规章中与协议不符的相关规定,保证协议的顺利实施。
二是尽快构建一套与“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匹配、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体系和监管体系。将结合正在进行的外资管理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配套制度改革,按照协议赋予港澳服务提供者的国民待遇措施和“非禁即入”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落实监管责任为关键,全面构建以“后续监管”为主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使港澳服务业能顺利按照相关政策措施进入广东。并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为2015年全面实现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经验。
三是与港澳方继续共同争取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签署的协议是内地首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方式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开放部门多、开放水平高、涉及面广,我们将会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及时分析评估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汇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共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四是做好政策措施的宣传培训和解读工作。新的协议签署后,按省政府要求加大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并适时举办相关论坛,宣传解读广东先行先试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落实措施,为2015年内地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新经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