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香港即将迎来回归二十周年大庆,粤港合作站到了历史全新起点。
广东省港澳办主任廖京山在接受本刊访问时表示,粤港合作在香港回归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央重视和支持粤港合作力度前所未有,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推进了粤港合作发展蓝图;两地推动合作发展力度前所未有,签署实施了‘一国两制’下区域合作首份综合性框架协议;两地先行先试力度前所未有,率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携手共建优质生活圈,为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探索出宝贵经验。此外,两地合作机制建设成效明显,逐步形成政府与民间‘双轮驱动’合作模式,在‘共谋发展’中收获了‘互惠互利’丰硕成果。”他指出,化粤港合作新蓝图为现实,无疑是推动两地创新转型、促进两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国家战略大局有利、对港澳繁荣稳定有利、对广东加快发展有利。”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率队赴广州南沙考察,廖京山主任陪同
文|本刊记者 许煜
新年伊始,粤港合作已“金鸡唱捷”频频传出好消息:1月17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在粤港合作机制下,本着“积极参与、共同谋划、互惠互利”原则,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合作,并利用广东省新规划的南沙“香港园”优势,为港人港企把握好创业、就业及事业发展新机遇。1月19日,广东省新任省长马兴瑞在广东人大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亦指出,粤港合作未来发展,将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继续深化推进南沙、前海等粤港澳自贸区合作和港珠澳大桥口岸建设,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携手港澳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中央高度支持,粤港齐齐发力
廖京山告诉记者,深化粤港澳合作是中央支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新世纪以来,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港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央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谋划港澳工作,确保充分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随着CEPA的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港澳发展的深度布局,以及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前海、南沙、横琴粤港澳自贸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陆续出台,粤港澳合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粤港两地高层在推动合作发展上更是不遗余力,双方频密会晤,共同协商和提出许多深化粤港合作的创新举措,并于2010年4月7日在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亲自见证下,两地政府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一国两制”下区域合作首份综合性协定——《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粤港合作发展的定位、原则及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民生、机制等实质性内容。
廖京山主任应邀出席第二届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推介交流会并作主旨演讲
廖京山说,框架协议签署实施以来,粤港两地政府通过高层会晤、联席会议、工作会议等机制,建立健全联络小组和专责小组,推动对口部门强化工作对接,每年共同研究制订并签署年度重点工作和督查评估报告。“至今已累计提出550多项合作举措,有力推动了框架协定的充分落实。”
广东省还提出在2014年底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目标,并由省港澳办牵头研究出台《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拓展粤港澳服务业合作广度和深度。2014年12月,《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澳门)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定》正式签署,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开放模式,向港澳开放153个服务贸易部门,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建筑、会计等数十个领域,开放度达95.6%。并在全省建设首批13个粤港澳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基地,为港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条件,也为全面实现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借鉴和经验。
201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前海、南沙、横琴粤港澳自贸区,给予了“比特区更特”重大政策,要求广东在南沙、前海、横琴片区建设自贸试验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其中广州南沙立足“全面合作示范区”定位,创新探索与香港合作共建深度合作区;深圳前海以现代服务业合作为重点,提出“万千百十”目标,建设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厂;珠海横琴着力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以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前海创新商务中心规划图
注重市民获得感,共建优质生活圈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战略部署,粤港澳还联手编制并落实了基础设施和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目前,广深港客运专线内地段已建成通车;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广州至拱北站已建成通车,拱北至横琴段轨道交通正在加快建设;投资700多亿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也正在按计划稳步进行。另外,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粤澳新通道项目有望推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新模式,粤港有关口岸也正在努力探索创新通关模式,以便利两地居民往来。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廖京山强调,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更重要的是保护青山绿水,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加强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使三地民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和获得感。“环保合作方面,已共同实施珠三角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优化区域空气监测网路并实时公布监测资料;在加强东江水质保护、保障供港澳物资稳定安全、推进供港澳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前所未有的投入。”教育方面,广东省已明确将港澳人士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纳入免费补助范围;医疗卫生方面,目前广东吸引港澳投资医疗机构已达31家,粤港医疗跨境转诊和转运服务试点也已顺利推行。此外,粤港澳三地在体育、文化、应急处置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亦日益密切,区域合作纵深发展,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成效明显。
创新合作思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廖京山指出,“十三五”规划时期,不仅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粤港澳合作务实推进的关键阶段。“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对粤港澳合作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新要求,深化粤港澳合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可以预见,粤港澳深度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他同时强调,在新常态下,粤港澳合作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崭新跨越。“一是注重经济合作转型提升,二是注重民生合作包容共进,三是注重合作机制完善创新。并继续秉承‘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精神,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原则,夯实工作举措,务实推动粤港澳合作创新发展。”
他并提出了关于推动粤港合作发展的五点创新思路,包括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产业创新和成果共享等。他指出:“只有推动合作成果惠及两地民众,促进社会民生领域交流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实现粤港澳合作共赢和世界级城市群共建愿景。”
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2006年经中央批准设立,是内地唯一单独设置的省级政府港澳事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全省涉港澳工作。
原文刊载于《紫荆》杂志2017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