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将重获新生!”12月26日,1岁2个月的昆宝(化名)依靠在家人的怀抱中准备出院。
12月22日,深圳市首批“港澳药械通”获批器械——科利耳CI632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体和声音处理器)运抵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下称:自贸区医院)并投入临床使用,惠及3名婴幼儿、1名儿童和1名成年患者。
该人工耳蜗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六代电子耳蜗,具有兼容核磁共振、弯电极极精细、创口小等优势,是听觉植入领域的革命性技术。
昆宝是一位哈尼族的幼儿,来自云南西双版纳,是深圳市第一位进行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刚出生时,昆宝没有通过当地医疗机构听力筛查,42天复查时也没通过,后前往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被确诊先天性语前聋。昆宝爸妈不敢相信,又带着他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尽早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今年5月,昆宝父母辗转得知科利耳CI632人工耳蜗有望通过“港澳药械通”引入大湾区内地,便开始了等待。12月20日,他们收到手术通知后立刻从云南西双版纳动身来到约2000公里外的深圳。
手术中,昆宝双侧人工耳窝均成功植入,术中监测各个电极反应良好。大约一个月后,他将迎来体外声音处理器开机调试——这意味着他将第一次听见父母的呼唤和外界的声音。昆宝爸爸想象着儿子能听见声音的场景,忍不住红了眼眶。
“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以来,带来了国际新药与先进医疗器械,在这背后的是一个个家庭被点燃的希望,一名名患者迎来的命运转折点。
40天、2000公里
“一切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四川成都的奔奔(化名)一家同样远道而来。
今年9月,两岁的奔奔被确诊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这完全出乎一家人的意料。“他出生后通过了听力筛查,平时对肢体的指令学习反应很快,也能发出‘啊’‘哦’的声音,我们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奔奔妈妈回忆,直到他两岁时还不会语言表达,家人才开始寻求检查治疗。
确诊后,当地专家建议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奔奔的父母做了非常充足的功课,了解到上海有比较先进的产品,便和外婆一起带着奔奔去上海做手术。为了避免孩子感染流感、影响手术,他们决定驱车前往,并一路悉心照料。
原定手术日的前一天,奔奔一家开到了武汉。就在这天,他们了解到自贸区医院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进口目前全球最先进的CI632人工耳蜗,当即决定南下。“因为这个耳蜗不受可以兼容电磁,以后如果孩子需要做核磁检查,可以完成不受影响。明明中也是一种缘分吧,如果晚一点,或许我们就无法等到它,那肯定是一大遗憾。要感谢国家的港澳药械通政策,感谢政府,不早不晚,我们刚刚好赶上了。”奔奔爸爸说。辗转行驶2000多公里、在深圳住了40多天,奔奔一家盼来了期待的一幕——手术顺利。
患者家属向医院送来锦旗。
“3岁之前是听觉和言语发育的关键期。因此,1-3岁是植入人工耳蜗的黄金年龄。”奔奔手术主刀医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罗仁忠教授说道,他拥有丰富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验。“对于奔奔来讲,在黄金年龄等来最先进的设备,无疑是幸运的。”
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家门口便可享受“世界一流”
27岁的深圳人张先生(化名)就是人工耳蜗的受益者,3岁左右,他进行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如今可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这次,他在左耳植入了CI632人工耳蜗,将建立听觉立体感,提高噪声环境中的言语识别能力。
他也是这批收益患者中唯一一名成年人,平常他十分关注人工耳蜗技术发展,对各类型号、特点等如数家珍。“这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球先进的设备,为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张先生说道。
“每一位来植入的患者都携带了厚厚的一叠病例,他们往往已经在全国知名医院、知名专家那里已经看过一轮了,家属都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对各类人工耳蜗的优缺点如数家珍。作为家属,他们希望能植入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人工耳蜗,以往,如果想植入CI632人工耳蜗,最近的地方是香港。与现在相比,花费的时间、精力与金钱都是另一个量级。”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雷介绍,如今,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该耳蜗后,不仅空间上更近了,手术费用也可以使用医保,根据各省政策,部分符合标准的患者还能报销一定比例器械费用,享受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8个月大的小金刚是这批受益患者中最小的一位。
来自河北的小金刚(化名)只有8个月大,是这批受益患者中最小的一位。“这批手术最小患者只有8个月、体重不到9公斤,属于婴幼儿麻醉的范畴,风险相对比较高。”自贸区医院麻醉科医生杨鹍华介绍,术前他们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多学科会诊,北京协和医院“三名工程”团队提供远程指导,与省妇幼、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的专家进行沟通。
“患者们术中情况顺利、术后康复比较快,我们非常欣慰。”杨鹍华说道,“以后这方面手术可能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经验。”
医生进行手术准备。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医院党委书记骆旭东介绍,这次CI632人工耳蜗从递交申请到获得批件、加快落地,整个过程十分顺畅,很大程度上保障这些患者更早地步入有声世界。今年2月,医院成功获批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截至目前,医院各批次共引进港澳药品2种、港澳器械4种,目前已投入临床使用6种。下一阶段,医院拟申报药品共7种、器械共3种。他强调,目前,医院正在构建“整合型国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港澳药械通”正是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创新型Medical Mall平台,吸引来自全国全球的优秀医生,建立与深港衔接的、与世界零距离的一个“五医”联动,让老百姓在深圳就能使用到全球最先进的药品和器械,为这些全国各地的患者带来最实际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