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的网红蚵仔煎乘坐无人机降落在深圳阳台——这不是科幻,是湾区人未来的早餐。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38个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试点项目名单,覆盖物流配送、紧急救援等领域。在这38个项目中,不乏许多我们熟悉的深企——
深城交申请的低空基础设施装置及RFID跨境低空物流项目;顺丰丰翼无人机计划为离岛居民配送药物;美团无人机香港首条配送航线已筹备完成……
由深企开路,这场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革命,正在由珠三角城市间的跨城协同延伸至辐射香港地区的跨境协同。湾区低空物流网,正在支起全新锚点。
深企开路,湾区低空跨境协同支起新锚点
如今的湾区低空赛道,堪称“花式飞行大赏”。
全球首条eVTOL跨城航线试飞成功,让未来“打飞的”上班不是梦;
深圳至珠海的无人机航线,已实现“跨城飞送”,高峰期一天飞30多趟。
不过,这些飞行航线和规划大多数都在珠三角城市之间。与港澳地区的跨境协同,是此前较少开发的全新领域。
从跨城,到跨境,湾区低空物流网要想越织越密,头部企业的“穿针引线”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这38个低空经济“监管沙盒”,也是一批技术创新的“天空试验场”。 深企正在用科技“缝合”大湾区,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湾区低空构想——
比如,顺丰旗下的丰翼无人机,将在香港以方舟20配送药物以及其他物品至局部离岛地区为试点,最终实现无人机跨境物流运输至大湾区主要城市。
针对离岛区基础交通设施限制、配送时效差的痛点,丰翼无人机采用作业灵活的机型,提供快速、灵活的配送,配送时间将缩短30%以上。
丰翼相关负责人表示,丰翼在全港设置10个起降点后,可将无人机服务延伸至香港广泛地区。而且通过建立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航线,北上可连接广州、深圳,南下可以连接澳门、珠海等城市。
又如深城交申请的低空基础设施装置及RFID跨境低空物流项目。后者旨在实现香港与深圳边界区域内的高效、智能化低空物流运输,为跨境物流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同时,“外卖空投”降落香港已进入进行时。在香港的低空沙盒宣布当天,美团无人机在港完成了首单低空物流配送任务。
据了解,美团无人机香港首条配送航线筹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正等待最后审批以确定开航日期。
从“跨城速递”到“跨境空投”,深企正用螺旋桨书写湾区低空网络,支起深港物流协同的全新锚点。
湾区低空革命,为什么总有深企的身影?
如今,湾区低空经济正在形成“三核鼎立”格局——
深圳,是无人机界的“宇宙中心”,1700多家企业撑起千亿产值;广州,是飞行汽车和eVTOL的“试验田”;珠海,则依托“双航展”打造最长通航产业链。
背靠湾区低空核心枢纽级城市,深企在跨城、跨境运输无疑享有更多资源和主动权。
在低空物流的黄金赛道上,深企的航线“最密”“最广”。
跨城而来的每一份空投外卖,背后所支撑的其实是低空高速路网的“超级基建”。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企业,丰翼无人机已累计飞行117万架次,飞行里程615万公里,运输货物739万件。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体系,为湾区低空物流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4年12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开通53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订单超45万单,覆盖了社区、景区、公园、图书馆等多种场景,可为用户配送9万余种商品。
在低空花式竞飞的湾区试验场,深企也使出了更多的新技术。
跨境物流的难点,本质上是效率与成本的平衡问题。要实现“次日达”“门到门”服务,超高频RFID技术的引入恰好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每件货物贴上唯一RFID标签,实现“从仓库到空中”的实时追踪,清关数据自动上传,减少人工错误。当无人机搭载RFID读写设备时,可批量扫描货物信息,传统需50小时的万件货物盘点缩短至2小时以内,人力成本直降60%。
这一“湾区智慧”不仅将重塑深港物流格局,更为全球跨境物流提供了创新样本。
未来,当无人机搭载着RFID标签的货物穿梭于都市天际线时,一个更高效、更安全的物流时代已然启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翼举表示,香港低空经济的发展与深圳企业的深度参与,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凸显了深港在技术、产业、政策上的互补优势。
他认为,香港通过 “监管沙盒” 机制,为技术验证和模式创新提供了安全试验场,而深圳在无人机硬件、空域管理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香港的复杂应用场景形成互补。这一次深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协同合作,也为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低空经济的制度创新提供了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