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再起,琴澳奏佳音。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迎来两周年。两年来,合作区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主线,倾力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空间、创造新机遇。
自揭牌运作以来,合作区牢牢把握服务澳门的初心使命,着力强化政策体系支撑,大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速落地重点项目,加快全球创新要素聚集,持续释放“1+1>2”的体制优势。
两年来,合作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新气象、新活力。截至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四新”产业营收达79.99亿元,同比增长29.9%;截至8月,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总量5763户,较挂牌前增长23.54%;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7473人。
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也是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蓝图已绘,只争朝夕,合作区上下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各项任务指标加快攻坚,力争在合作区成立3周年之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突破
敢闯敢试加速推动琴澳融合
横琴与澳门一衣带水,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交汇点。要实现粤澳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运作以来,全新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机制正式实施——由澳门公务员和内地公务员共同组成管理队伍,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创新。
两年来,粤澳双方凝心聚力,相向而行,努力打造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横琴示范。
今年初,《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发布,这是首部为合作区制定的综合性法规,旨在为合作区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随后,一批“小切口”立法在横琴相继落地实施。医疗、建筑、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涌入横琴,在合作区找到广阔的发展天地。
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获全国复制推广、琴澳国际法务集聚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澳门政务服务延伸至合作区……一系列融合粤澳特色的规则衔接创新实践,正在合作区走深走细走实。
这是横琴聚力体制机制创新的现实缩影。两年来,立足琴澳一体化发展需要,合作区将琴澳规则衔接作为涉澳法治创新的重要途径,先后形成12种规则衔接路径。
目前,横琴已编制形成2023年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事项清单,明确12个领域共102项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任务,力争研究解决一系列制约合作区发展、市场主体和广大居民关切的紧迫急需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总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横琴“澳门新街坊”拔地而起,将在合作区打造出一个全方位便利澳门居民生活的新空间。
“横琴可以将‘澳门新街坊’项目打造成一个试验田。”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认为,横琴可利用特有的地缘优势、资源禀赋,深度衔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机制衔接上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据了解,合作区已经成立“澳门新街坊”公共服务和规则衔接领导小组,正加快推进项目内教育机构以澳门子弟学校模式办学,允许澳门医护人员在卫生站内执业及使用在澳门已上市的部分药品等。
心同意合,谋无不成。两年来,合作区深入践行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在主动担当的干事创业精神中,奋力书写琴澳并肩同行的精彩华章。
新路径
三大工程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东正沿着高质量发展大道砥砺前行。今年以来,紧紧围绕高质量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一主线,合作区全力实施特色产业牵引、要素跨境流动、民生深度融合“三大工程”,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年来,合作区不断推动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产业联动新模式,陆续出台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健康、金融、文旅会展等产业发展政策,携手澳门开展全球化一体化精准招商。
内培企业、外引项目,今年以来,合作区打出一系列衔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的产业“组合拳”,加速壮大合作区实体经济。
令人惊喜的变化悄然而至,新兴产业逐渐集聚成势。截至目前,在横琴注册的科技型澳资企业近800家,合作区实际运营的集成电路企业超40家,初步形成涵盖知识产权(IP)、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生态。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产业增长态势,另一边是宜居宜业的琴澳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琴澳跨境通行更加便捷——经常往返琴澳两地的商务公务人员、澳门高校职工等,在横琴口岸可享“常旅客”通关便利;进出横琴的澳门非营运单牌车指标限制全面放开,今年出入境单牌车86万辆次,同比增长93.1%。
医疗教育供给更多元——目前,在合作区建筑、旅游、医疗等领域跨境执业的澳门专业人士超过1200人;合作区多所中小学设澳门子弟班,截至今年9月,已有澳门学生269名,同比增长35%。
澳门青年圆梦舞台更广阔——横琴实施澳门青年专项实习计划,依托琴澳居民招聘专区、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超千个职位让澳门居民在横琴就业拥有更多选择。
琴澳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澳门·横琴艺墟”“横琴天沐河草地音乐节”等“一节两办”的文化活动,营造了琴澳交心交融的良好氛围。
数据是最好的注脚。截至今年8月底,横琴口岸出入境人员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6%,澳门居民日均通关超过1万人次;上半年横琴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
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合作区正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生活乐土,以更新的姿态、更大的作为,向世界展现合作区的美好前景和制度优势。
新图景
加快推进琴澳一体化格局形成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合作区成立3周年节点,更是检验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成果的重要节点。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锚定这一目标,合作区上下正全力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加快推动琴澳民生深度融合、建立一体化发展格局、支撑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等目标任务实现新突破,力争落地一批可知可见可感的标志性成果。
今年,横琴将重点推动“分线管理”配套政策落地,实现跨境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建立琴澳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核心所在。合作区将加快出台若干措施,强化“四新”产业政策支撑体系,联动澳门、珠海持续加强国际国内招商推介,加快构建富有琴澳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合作区“双15%”税惠政策全面落地,为招揽全球高端人才加足马力。接下来,横琴将联合澳门加快实施琴澳人才工程,依托澳大、澳科大等平台的人才资源,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同时,加快培育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推进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及澳门产业园区建设,并将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集聚地打造为葡语系初创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首选平台。
“平台+人才”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合作区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创新要素“汇聚地”。
让更多澳门居民在横琴享受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既需要“大写意”般的创新,也需要“工笔画”的精雕细琢。聚焦澳门居民关心关切,合作区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子期中学、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加快建设,并全面开展人居环境升级改造,推动横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开展零碳公园选址。以“澳门新街坊”为试点示范,推动合作区与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序衔接……
为构筑就业创业新空间,合作区将新打造一批面向澳门青年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持续开展澳门青年实习及交流计划,为更多澳门居民来横琴成就梦想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横琴,正向着新的目标任务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