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协作,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实践。”卢煜明表示,港中大早在2006年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联合成立内地第一所先进技术研究院,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球卓越的科技发展与应用转化基地。他提到,一些科研项目需要采集大量样本,在香港人口较少以及DNA数据难以过境等情况下,在深圳设立研究基地有助解决这些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逐步成为连接三地文化的重要纽带。本届戏剧文化节香港会场以越剧为媒介,将通过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梁祝》三部经典剧目的展演,助力以“三城联动”模式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创新样本。
“从成立到跻身独角兽企业,我们只用了18个月。”香港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26日说,人才丰富、科创生态完善、高度国际化的香港孕育了思谋科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特区政府对初创企业大力支持等因素,助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东盟与香港经贸关系深厚,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与大湾区的关系千丝万缕。”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这样描绘香港“左手湾区右手东盟”的独特位置,“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企业可以携手港商一起‘走出去’。”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致辞表示,香港港口和航运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更离不开国家支持。香港航运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转型,密切同内地的定期对话与经验分享,加强与周边内地港口协同发展,发挥连接内地和海外的“超级联系人”作用。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举办。香港将承办男子篮球22岁以下组、场地自行车、击剑、高尔夫球、男子手球、7人制橄榄球、铁人三项、沙滩排球等8个竞体项目,以及群众赛事活动的保龄球项目。
他表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唯有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才能使香港的创科生态圈与整个大湾区的供应链紧密结合。生产力局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9个服务基地、3个技术中心和1个研究院,加强为内地企业提供研发和技术服务,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通过加强区域内的创新协同,结合香港的独特优势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产业基础,构建更具竞争力及韧性的创科体系。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香港的基础设施优势使得“一次旅行、多站停留”的行程成为现实。旅发局会积极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旅客来到大湾区体验不一样的旅程。
李家超表示,欢迎高志丹局长率团访港,并对十五运会香港赛区的筹办工作给予意见和指导。李家超感谢国家体育总局一直以来对香港体育发展的支持,并表示特区政府会与国家体育总局保持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在体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纯音乐书院,音奥艺术书院与香港演艺学院等港澳艺术院校保持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大湾区艺术教育交流。2023年,音奥艺术书院与香港演艺学院首次携手举办艺术夏令营,带领内地学生参访香港演艺学院校园、舞蹈排练室及各个工作坊。
深港互通行卡有“一卡双钱包”功能,双账户两地使用,可以分别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让大家的出行更方便。
第3届香港国际创科展与第21届香港贸发局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6日同期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两大展览均为香港“国际创科营商周”(BIT Week)的核心活动,将为展商提供一个优质平台,向国际买家、创新科技界专才和来自各行业、大型和中小型企业的用家展示尖端科技与电子产品,2024年合共吸引了来自139个国家和地区约88000名买家参与。今年,27家企业将入驻香港国际创科展广东馆,共同参与这一年度创科盛事。
李家超感谢水利部一直以来全力支持香港在供水和防洪方面的工作。他说,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特区政府和水利部在这个里程碑时刻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合作,别具意义。特区政府未来会继续以水资源节约及提高利用效能为大原则,与水利部携手并进,确保对港供水安全、珠江河口及粤港界河防洪安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国家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港雄厚的科技力量,既支撑当地繁荣发展,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支持香港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支持香港在优势学科和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内地科研资金过境香港使用、香港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内地免关税等政策的落地。
3月19日,记者从广州羊城通公司获悉,3月22日起,乘客刷印有“交通联合”标识,且卡内余额不少于50元人民币的羊城通卡(含实体卡和手机交通卡),可以搭乘香港地铁。